每日无论多晚,团队都坚持召开内部研讨总结会。“白天看到的、听到的,晚上必须立刻沉淀、消化、碰撞”,项目带队老师程文侠强调。同学们结合见闻踊跃发言,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,在考察与思考中深化认识、坚定立场。
除了观察与聆听,学生们更是主动的研究者。团队按学术兴趣分为五个小组,围绕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核心思想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当代形象重构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、社会革命与国家治理、当代资本主义重要问题等议题,在科考各站开展了街头访谈。“您好,请问您了解卡尔·马克思吗?您心中的马克思是怎样的形象?”在特里尔的街头、柏林的地铁站旁,学生们勇敢地用德语或英语与当地民众交流。
“访谈并不容易,有时会遇到冷淡或不解,”负责社会调查的队员宋政媛同学坦言,“但正是这些真实的、有时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回答,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认知现状,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和跨文化比较的视角。这比单纯看书本资料冲击力大得多。”团队收集到的一手资料,将成为后续专题研究宝贵的现实参照。

科考团队成员在特里尔开展“民众对马克思认知”街头访谈调研